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山南要闻

探访我国首个超高海拔风电项目

时间:2023-09-06 16:56:16 来源:山南网

探访我国首个超高海拔风电项目

探访我国首个超高海拔风电项目:高原风,比想象更有能量

作为我国首个超高海拔风电开发技术研究和科技示范项目,也是首个并入西藏主电网的风电项目,西藏措美哲古风电二期预计今年9月底完成全容量并网发电。在世界屋脊之上,风机是如何工作的?西藏风电,又将如何改善清洁能源的结构?近日,记者来到现场探访。

资源丰富 满足10万多个家庭一年用电量

从山南市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车程,哲古草原山脊线上,一个个在海拔5000多米高原上旋转的“大风车”就映入了眼帘,这里也是记者此行的目的地。

三峡西藏山南措美哲古风电场分为两期。其中,一期工程总装机容量为22兆瓦,已于2021年12月完成全容量并网发电,截至目前,发电量已经突破1亿4千万千瓦时。二期总装机容量为50.6兆瓦,经过一年多的建设,预计在9月30日完成全容量并网发电。

对于一个三口之家来说,按照年用电量大约为2500度,并网发电之后,一二期预计共可以满足周边10万多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记者了解到,西藏自治区属于全国风速相对较高的区域之一,初步估算风能资源在7米/秒以上的区域约占全区面积的30%,主要分布于海拔48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技术可开发量约1.9亿千瓦。

高原风能“有气无力、不具有开发价值”其实是一个认知误区。三峡西藏能投公司山南分公司副总经理王洋告诉记者,措美县哲古草原不仅风速较大,而且风能利用小时数也比较长。“按照一年4000小时来算,一天利用小时超过10个小时,可达一些地区的一倍以上,有效提高当地风资源利用效率。”

记者了解到,西藏电网能源结构以水电和光伏为主,具有“夏盈冬缺”“昼盈夜缺”的特点,冬季各水电站、夜间光伏发电能力明显下降,无法满足用电需求。在王洋看来,当地冬春季节风速大,风能资源较好。作为西藏电网的一个补充,可以提高电网发电的一个灵活性,有效改善当地的能源结构,为振兴乡村经济、助力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填补空白 施工过程克服诸多困难

高海拔地区在交通、气候等方面条件相对恶劣,在“世界屋脊”建设风电场困难重重。

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哲古风电二期目前已经完成了15台风机基础的浇筑,其中12台风电机组已经完成吊装,目前正在进行第13台风电机组的吊装工作。由于当天风速超过相应标准,施工人员正在现场等待安全窗口期。

施工人员介绍,刚刚运输过来的风机塔筒,路上耗时两个多月。这些零部件从运输到安装,需要克服当地复杂地理环境、恶劣气候条件等诸多考验。

值得一提的是,哲古风电场一期的成功建设填补了超高海拔地区风力发电开发建设的行业空白,二期工程在此基础上在也吸收了不少成功经验。

其中,二期项目首批并网的5台机组,全部为容量3.6兆瓦的风电机组,这是目前我国超高海拔地区已投产容量最大风电机组,每小时就可以发电3600度。项目的成功并网,也使风电行业超高海拔机组技术发展步入新高度。

针对高海拔环境,机组电气部件的所有技术指标全部按照高原地区低气压、低密度、高紫外线环境进行专门调校和测试,完全满足高原运营需求。

此外,风电场还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远程监控现场天气情况和机组运行情况。在无人值守、少人值班的前提下,降低故障率,提升发电量。

未来可期 打造超百万千瓦清洁能源基地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也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

9月1日,我国针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出台的专门区域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以下简称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正式开始施行,也为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哲古风电场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环境保护问题,建设者从论证、设计阶段,到建设过程中,全过程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力求将影响降到最低。

比如,在风机的选点上,设计者在考虑风资源条件很好的情况下,基本上都选在山脊线上,可以减少对当地居民放牧的影响。

王洋介绍,为了保护场地的表土,施工部门还在升压站边上设置了表土堆放基,工程完工以后,再把表土恢复到原样,撒上草籽,恢复高原生机勃勃的本貌。

风能作为清洁能源,未来发展潜力巨大。高原风,也比想象中更有能量。

西藏措美哲古风电项目一二期全容量并网发电之后,预计年发电量超过2.6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1.63万吨,节约标准煤7.93万吨。

西藏措美哲古风电项目建成投产,也为后续超高海拔地区“基地化、规模化、集中连片”风电开发奠定基础,填补了超高海拔地区风力发电开发建设的行业空白。

据透露,哲古风电三期也在规划论证中,未来计划将措美哲古风电项目打造成为一个超过百万千瓦的清洁能源基地,为西藏电网输出更多清洁能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