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涉及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农业农村发展稳定,作为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试点,乃东区创新机制、多措并举,在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坚持规范推动,紧抓关键环节,尊重群众意愿,强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农村改革工作不断向深水区推进。
(一)健全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到人。一是建立了区委牵头、书记挂帅、党政共同推动的改革工作领导机制,形成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书记抓改革的工作机制,并从区委农改办抽调三名工作人员协助乃东社区实施改革工作,层层签订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经济组织成员确认工作责任书》,形成了分工协作的责任机制。二是建立工作例会机制。建立了产权制度改革例会制度、工作进度周报制度,实现了疑难问题例会研究、工作情况周周通报、工作进展实时掌握。全区共组织召开清产核资专题会议242次,成员身份确认工作专题会议265次,折股量化股份分配专题会议30次,研究解决资产权属、资产价值等问题12条,切实保障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有序推进。三是细化方案流程。按照“群众事、群众议”自下而上处理问题的方式,各村(社区)根据《乃东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流程图》《乃东区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工作流程图》,研究制定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成员身份认定办法》《折股量化工作实施方案》等,确保清资产、定成员、确股权工作环环相扣,有章可循。四是落实经费保障。针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复杂、资金需求量大的问题,区政府安排资金120万元用于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二)开展培训宣讲,做到全员发动。一是强化学习取经。在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带领下,先后组织工作人员赴云南、四川、青海、浙江、广东、安徽等省考察学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不断开阔眼界、开拓视野。二是强化宣传动员。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做到专家培训到村,政策宣传到户,改革内容知晓到人,营造支持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召开各类宣传动员会议80余场,发放藏汉双语宣传资料《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60问》《致农户的一封信》《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调查问卷》共计31800余份,群众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知晓率达到90%以上。三是开展专题培训会。邀请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专家、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对口援藏智库专家对工作人员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专业知识培训。共组织现场培训30次,培训500余人次,切实加强了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三)创新工作方法,全面摸清集体家底。一是采取“三聘模式”清账。为实现集体资产明晰,群众广泛认可,乃东区采取“三聘”模式指导社区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即:聘请内地具有工作经验的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为村(社区)规范账目,聘任区财政局专业会计人员指导村(社区)建立账目,聘用乃东籍未就业财会专业大学生对村(社区)开展清产核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以“三结合”方式核资。将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明确村居(社区)“两委”班子为清产核资第一责任人。将清产核资结果与资产财务数据相结合,对集体所有的动产、不动产、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理核实。将清查库存台账与实物盘查相结合,对无原始凭据的资产,采取民主决定,召开群众代表大会的方式进行价值评估确认,并粘贴“明白卡”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三是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了《集体资产保管制度》《集体资产财务制度》《集体资产处置制度》《集体资产管理登记制度》《集体资产清查和定期报告制度》《集体资产使用制度》等六项制度,以确保各村(社区)“三资”管理规范有效。
(四)多举措夯实基础,精准识别成员资格。一是坚持“户改先行”。乃东区将户籍清理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的基础工作,在各村(社区)进行成员身份确认前先开展户籍制度改革,根据《乃东区统筹城乡户籍改革实施细则》《关于户籍清理5类问题处理意见》全区清理各类户籍问题1006户2253人,为开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员身份确认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出台成员身份确认办法。在完成户籍清理的基础上,为把好人员分类关,确保集体成员身份精准,各村(社区)根据《乃东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指导意见》,结合户籍制度改革成果,对人员基本信息进行分类梳理,按照“宜宽不宜紧,开门不关门”的原则,制定了符合本村(社区)实际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办法》,切实做到了应确尽确、不留一户、不空一人。三是科学编制成员清册。建立了“一人一表,一户一档”成员档案,档案资料中详细留存了本人的户籍信息材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银行卡复印件、公益性岗位证明材料、落空追认证明和委托代理投票等相关资料以备查阅。
(五)探索“321”工作步骤,合理设置股东股权。一是制定“三个方案”。各村(社区)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制定完善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量化实施方案》《农村集体资产股份设置实施方案》《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分配实施方案》,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落实到户。二是设置“两类股”。在折股量化工作中各村(社区)因地制宜,根据各自经营实际,创新设置了“实体股”和“虚拟股”两种类型股份(即:对资产体量大的村(社区)设置实体股,实体股中设置了人口股、农龄股、失地安置股等股份,对资产体量小的村(社区),设置虚拟股,虚拟股以成员股为主并兼有其他类型股份)让群众吃下定心丸。三是完善一张清册。在股权管理中,采取“确权到户、户内共享、社内流转、长久不变”的模式,建立了以户为单位的股权清册。
截至目前,乃东区47个村(社区)已完成清产核资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两个阶段工作,共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资产11.46亿元,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7733人。其中,乃东社区作为乃东区级试点已全面完成产改工作,共清查核实集体资产2.04亿元,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821人,量化集体经营性资产1.77亿元,设立失地安置股、人口股共计6649股,发放股权证书701本,2019年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红704万元,较改革前的450万元增加了56%。下一步,乃东区将继续发挥试点探路作用,探索相邻村(社区)结对帮扶、抱团发展的增收模式。探索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村(社区)关系“政经分离”改革,探索经营班子年薪制、外聘独立董事等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