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农牧要闻

在海拔4400多米处种出的蔬菜是这样的……

时间:2020-05-13 19:41:29 来源:山南市农业农村局
海拔高,气温低,提起浪卡子县,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这里恶劣的自然环境。
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浪卡子人不向恶劣气候低头,硬是在乱石滩上修温室,种蔬菜,让群众吃上最新鲜的蔬菜瓜果。
初夏时节,雅砻大地万物复苏,但是海拔4400多米的浪卡子县,依然天寒地冻。

图为浪卡子镇镇长王海(左一)向记者介绍翁果村“菜篮子”工程情况
记者一行冒着雪花,来到位于浪卡子县城以南4公里的浪卡子镇翁果村“菜篮子”工程,被一座座充满绿色生机的温室大棚所感染:青翠的黄瓜、圆润的西红柿、肥壮的茄子……
眼前的绿色,让人不禁心情舒畅起来。
“‘菜篮子’工程目前有温室34座,占地220余亩,2019年5月竣工投产。温室按照现代化生产标准建设,采光好、灌溉方便……”浪卡子镇镇长王海向记者介绍着“菜篮子”工程的情况,也向我们讲述在浪卡子县种菜的经过。

图为“菜篮子”工程温室大棚内郁郁葱葱生长的蔬菜。

王海介绍,翁果村离县城近,地势平坦开阔,光照时间相对充足,利于种植蔬菜。目前聘请了两名四川籍技术人员,负责蔬菜种植,其他劳动力都是附近翁果村的村民;

在这里种菜,困难重重,要解决温度关、土壤关、品种关、技术关……
温室里要阳光充足、通风好,气温低了就得盖上保温毯;
土壤是经过客土改良的,肥料使用有机肥;
……

图为技术员李兴奎夫妇在温室大棚内补栽西瓜苗

在其中一个温室,刚刚从四川返藏的技术员李兴奎和万大姐夫妇正在补栽西瓜苗。而这批西瓜苗,是从千里之外的山东空运而来。李兴奎告诉记者,“菜篮子”工程使用的幼苗,有些是本地培育的,也有不少是内地运来的,像西瓜、草莓幼苗,本地很难培育。

“幼苗都很珍贵,我们要确保每一株都能成活。”万大姐一边聊天,手里的活却一点也没有慢下来,“移栽的技术不过关,幼苗就很难存活。”
万大姐说,一个月前,当地村民栽种了一批西瓜苗,但是由于他们经验不足,把幼苗根部的保护土抖掉了,导致栽下的幼苗大量枯萎死亡。
现在,有村民来干活,万大姐夫妇都会手把手地教,移栽幼苗的时候不能伤根部,浇水的时候不能直接对着根冲,施肥要适量……
翁果村村民旦增说:“以前家里都是放牧为主,种地也就种点青稞,从来没有种过蔬菜。”

图为温室大棚内长势良好的蔬菜
要让“菜篮子”工程有社会效益,也要发挥好经济效益。温室刚刚修建好的时候,村民都担心在浪卡子种菜,能长得好吗?
“我觉得能种大白菜、土豆和萝卜就很不错了。”旦增说,村民们都不太看好种菜,因为大家都没种过。
半年过去,温室大棚里成功种植了西红柿、黄瓜、茄子、花菜、莲花白等,村民们的心安了,干活也有信心了。
翁果村村主任达瓦群培介绍,“菜篮子”工程原本要交给翁果村,但是,村民们不会种菜,也不会管理温室大棚,只能承包出去。2019年,村里拿出“菜篮子”工程的租金7.2万元用于贫困户分红,2020年分红资金将提高到23.5万元。

图为温室大棚内长势良好的蔬菜
现在翁果村的21户有劳力的建档立卡户按照村委会的统一安排,轮流分批到温室大棚务工,日工资150元。2019年,共发放工资44000多元。
“在这里干活,有工资,还能学到技术,我们还享受草补、生态岗位补贴,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这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旦增说,学会了种菜,明年在自家院里也修一个小温室。
“浪卡子县的光照好,今年除了蔬菜,还种了西瓜、草莓等,下一步,还要试种葡萄、苹果等。”万大姐说,“种的品种越多,我们的心里就越高兴,这也是一种成就!”

图为蔬菜直销点老板在介绍翁果村温室大棚种出的蔬菜
“温室大棚出产的蔬菜,都在县城的直销点销售。”王海说,大家都喜欢买浪卡子本地蔬菜,不仅新鲜健康,还是一种情怀。
负责蔬菜出售的菜店老板表示,本地出产的蔬菜价格和外地蔬菜差不多,又是有机蔬菜,卖得很好。
的确,在高海拔地区种菜,种下的不仅是绿色,更是希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